自2017年以來,上海美術學院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開展了一系列教學合作,旨在創(chuàng)新藝術教育模式,調整課程結構。2018年10月,皇家藝術學院的資深研究導師尚塔爾·佛斯特(Chantal Faust)博士來到上海美術學院,為美術學以及藝術學理論專業(yè)的博士生、碩士生帶來“虛構的自我博物館——RCA IN SAFA研究生原地留學課程”。尚塔爾博士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她曾在墨爾本大學維多利亞藝術學院從事了7年的批判性和理論研究導師工作,2010年后作為藝術家、作家及高級導師加入皇家藝術學院,負責帶領研究團隊,督導碩士、博士進行研究,并且負責主編皇家藝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的研究雜志。
在五天的課程中,尚塔爾博士用全新的以實踐引導的研究方式給上海美術學院的碩士和博士帶來一場高強度的集訓與頭腦風暴。要實現高強度的訓練首先要完成對研究生的組織與調動,在正式開課之前,尚塔爾老師與助教們將百余位同學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兩名博士(一名理論專業(yè)、一名技法專業(yè))及八位碩士(2-3名理論專業(yè)、5-6名技法專業(yè))組成,將原有的系、專業(yè)結構打散,使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專業(yè)分布平均,便于實現結合不同專業(yè)背景去實踐與研究的目的。接著,尚塔爾博士給每個小組分配了一個詞匯作為研究關鍵詞,這些詞都是藝術史、藝術評論以及現當代藝術思潮的高頻詞匯,包括圖像(Image)、空間(Space)、主體性(Subjectivity)等,并附上了多位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對這些詞的不同論述,作為研究的起點與線索;課程的要求也在課前指出,每個小組在經過前四天的討論和實地考察后,要用不同方式呈現自己構造的“虛構的自我博物館”,同時要在這個虛構博物館內,策劃一個虛構的展覽,闡述自己對新的主題詞的理解。
在第一天,尚塔爾博士簡要介紹了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教育理念與思維模式,并介紹了部分代表作品與著名展覽。在當天課程的下半場,各個小組進行了組內的第一次討論,目標是通過討論實現對每個詞的深度挖掘,并找出一張能夠代表相應關鍵詞的圖片上臺演示。
第二天,尚塔爾博士給大家做了兩個關于發(fā)散性寫作的兩個小練習,第一段從之前提供的文獻中選擇一句話進行自由式寫作;第二段則是先寫出關于小組關鍵詞的五個發(fā)散出來的詞匯,再根據這五個詞匯進行寫作。兩段小練習看似簡單,卻補充了研究生所缺失的自由式、發(fā)散式的寫作。尚塔爾博士認為進入研究生階段以來,程式化寫作已經成為日常,這類練習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打開腦洞。練習之后仍舊是長時間的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尚塔爾博士逐一參與了討論、并提出意見,這次的結果是每個小組展覽的名稱,以及組員分工。作為課程的親歷者之一,我見證了小組討論的熱烈與思維的碰撞,最終10個組的展覽名稱大多讓人眼前一亮,如《不可觸碰》、《無相之象》、《隱線》等。
第三天是考察日,尚塔爾博士帶著各組同學分別前往M50藝術園區(qū)、西岸藝術園區(qū)以及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觀看展覽,搜集展覽所需的作品圖像,從閱讀思考和實踐考察兩個側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觀察、自主思索、自主判斷,從而形成以實踐為導向的研究能力。第四天是作品創(chuàng)作、展覽籌備的時間,各個小組根據前三天的討論結果開始進行緊張的布展工作,尚塔爾博士則前往了每一個小組的布展現場進行創(chuàng)作指導與策展支持。在籌備的過程中,每一個研究生都按照之前的分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推進展覽進行。關于展覽的呈現、作品的安排,小組成員各抒己見,不少小組都爆發(fā)了近于爭吵的辯論,通過這個過程,展覽思路逐漸明晰、展覽作品逐漸確定、展覽呈現與設計更趨專業(yè),體現了其他課程所達不到的效果。
最后一天是展覽完成的日子,各組按照時間安排,在各自的教室布展,尚塔爾博士與凌敏教授共同來到每個小組的展覽場地,聆聽策展人的介紹,提出問題并作出評價。十個小組最終打造的“虛構的自我博物館”以文字、影像、表演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筆者認為部分展覽在品質上已經達到藝術空間或藝博會展位的高度,從關鍵詞表達、闡釋,作品的布置與關系建構到展覽動線與視覺元素的設計都體現了學生的學術水平和課程的培養(yǎng)效果,具有相當的觀賞性;同時,課程也形塑一種以自主創(chuàng)新為導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可以說充分達到了課程的預期。
筆者認為學生能通過課程獲得快速的進步,和尚塔爾博士以實踐為導向的研究思路、以關鍵詞為靈魂的研究技巧是密不可分的。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文化不一樣,所以他們的興趣、愛好、著重點和研究角度也會有不一樣,這也是尚塔爾博士進行探索的原因所在。
她設想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法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看歷史,在實踐中發(fā)現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只有通過實踐,研究生們才能主動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獲得進步。在課后與同學們的交流中,很多人都表示從此次課程中受益匪淺,并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雖然課程已經結束,但這門原地留學課程帶給上海美術學院的影響仍然在持續(xù)發(fā)酵。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課程系統(tǒng)為上海美術學院的藝術教育改革提供了養(yǎng)料,讓我們能在院校內體驗到留學的魅力,期待未來兩者能迸發(fā)出更多的火花。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